子女教育矛盾如何化解?家庭撫養問題怎么處理?婚戀糾葛該如何調和……當家庭矛盾接連亮起紅燈,當親情因溝通不暢而蒙上陰影,下陸區有這樣一群“家庭醫生”,用“心、聯、訪”的巧辦法,以“望聞問切”之術修復家庭裂縫,解開萬千家庭成員的心結。
一支調解隊:174雙眼睛盯著千家萬戶
“多虧了你們,讓我們找回了子女的溫暖!”日前,年逾八旬的郭老太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地來到下陸區綜治中心道謝。
誰曾想到,僅兩個月前,這位身患帕金森病等多種疾病的老人,因為與兒子們之間的積累矛盾而感到親情疏離、無所依托。
“我年紀大了,真心希望孩子們能多陪陪我,一家人重新和睦相處……”此前,區綜治中心接到郭老太求助后,立即聯合婚姻家庭調解委員會(下稱“家調委”):“走,上門調解!”調解團隊直奔其3個兒子家中。
在“家庭會議”上,家調委抽絲剝繭般將矛盾的疙瘩和各方的訴求一點點理清。調解員靈活運用“背對背”個別疏導與“面對面”集中協商的策略,一次次耐心溝通,終于讓橫亙在母子間的堅冰開始消融回暖。
翻開家調委厚厚的臺賬,174名專職、兼職調解員的名字清晰在列。其中既有律師、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也有民警、網格員和社區工作者。這支隊伍管理精細,從受理、調解、回訪到排查信息、日常培訓和“練兵比武”,都有一套規范制度。
近年來,經下陸區委政法委統籌協調,聯合區司法局、區婦聯等部門,積極整合社會資源,成立了覆蓋全區5個街道(園區)、37個社區的家調組織,實現了區級專業調解隊伍與街道、社區三級公益性服務的全覆蓋,實現了矛盾糾紛有地方說、化解紛爭有人管、釋法析理更專業,化解矛盾更高效……
三個巧辦法:巧解家庭千千結
家庭作為社會的最小單元,家庭的和諧穩定直接關系到社會平安。在各類矛盾中,家庭婚戀矛盾糾紛占比約30%。為了高質量化解這類矛盾糾紛,避免出現問題久拖不調、久調不成,導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情況。家調委堅持依托下陸區綜治中心主陣地,將專業調解服務觸角向前端延伸、向基層下沉,推動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家門口。
區綜治中心負責人介紹,“家事難調,難在情和法糾纏。我們摸索出‘心、聯、訪’三招,挺管用。‘心’字訣,靠的是耐心;‘聯’字訣,贏在合力;‘訪’字訣,重在反復回訪。”
“想象你走在一條安靜的小路上……”日前,心理咨詢師姜桂蓮引導著14歲的女孩小櫻(化名)放松身心。小櫻一家存在精神障礙遺傳史,母親情緒波動較大。姜老師常年堅持通過微信、面談、專業療法等方式,為有心理困擾的居民提供無償心理支持。她說:“情緒穩定是慢功夫,就像走夜路,總得有人陪著。”
下陸區婦聯主席晏平隔三岔五去當事人家串門回訪,這些年她跑遍了轄區的街巷樓棟,哪家有糾紛、哪個孩子受委屈,總是奔跑在前。她常說,“群眾家里的事再小也是婦聯的大事”。
2024年以來,家調委共提供法律咨詢、心理疏導525人次。“雖然不是所有矛盾都能完全調成,但只要我們盡力用心用情去做,群眾心里總有桿秤。”63歲的家調委負責人談金玉說。
源頭扎籬笆:讓“小摩擦”不變成“大麻煩”
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區綜治中心堅持將婚姻家庭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融入基層治理大局中,著力構建“法治宣傳、矛盾排查、家事調解、法律援助、心理疏導、困難幫扶”六位一體的工作模式,推動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層。
為此,區綜治中心堅持“三化”防源頭:細化矛盾排查,組建“三級聯動”網絡,今年以來摸排60余件矛盾糾紛。強化普法宣傳,打造線上線下新格局,提升婦女維權意識。深化家風建設,以“家”文化滋養和諧土壤。
一批貼近群眾的普法宣傳和家庭文明建設活動在下陸落地生根:律師深入社區普法,征集調解典型案例;法律專家走進“紅石榴驛站”開展講座;家調委聯合黃石市婦聯在“黃石女性”專欄宣傳維權知識,線上線下共同發力,提升婦女法律意識。“最美家庭”尋訪活動持續開展,“好家風宣講團”已舉辦20多場宣講,“萬戶家庭講家風故事”征集、“家風家訓我來拍”等主題活動遍地開花。
這些貼近生活的特色品牌常態化實踐,如同一個個“減壓閥”,引導千家萬戶建設好家庭、涵養好家教、培育好家風。潤物無聲地幫助大家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糾紛調解貴在“及時”和“就地”,區綜治中心大力推進“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調解工作貼近群眾、貼近一線,一場場調解也是一堂堂普法公開課——這背后,是下陸區委政法委始終牽著“家”的紐帶,積極搭好平臺。區綜治中心充分發揮統籌資源、協調各方力量的作用,引領各級家調委穩穩扎根于群眾中間。
下陸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主要負責人表示,醫治好受傷的心靈,守護好溫馨的家園,始終是每一名調解員的心愿。有困難有矛盾就找綜治中心家調委,這里有專業的團隊、貼心的服務,既能幫你理清法理,也能陪你捂熱人心,真正實現群眾解紛“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記者 劉瑩)
編輯: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