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我市正式印發(fā)《黃石市小額工程建設項目交易指引(試行)》(以下簡稱《交易指引》),在全省率先推出小額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智慧交易新模式。
該政策即日起試行,有效期2年,旨在通過數字化手段規(guī)范交易行為、提升效率,進一步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
根據《交易指引》,全市范圍內有關單位、國有企業(yè)、鄉(xiāng)鎮(zhèn)街道及村(居)民委員會等,凡估算價在40萬元以上(含)、400萬元以下(不含)的小額工程項目,均可自愿進入“黃石市小額工程建設項目智能交易系統”進行公開交易。該系統支持從登記、信息披露、線上開標、智能評標,到成交公示、合同簽訂及資料歸檔的全流程數字化操作,真正實現“交易零跑腿、開標不見面、文件一鍵成”。
具體流程上,交易公告期不少于3個工作日,成交候選人公示不少于1個工作日。成交確認書須在成交公告發(fā)布后2個工作日內發(fā)出,招標人與成交人需在10個工作日內在線完成合同簽訂。全程電子化顯著壓縮了傳統招投標中的時間成本和人力負擔。
“當前正是公共資源交易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階段,電子化交易是治理招投標亂象、防范權力尋租的有效手段?!笔泄操Y源交易中心負責人表示,該模式通過“四個統一”——統一信息發(fā)布、交易流程、交易規(guī)則和交易監(jiān)管,極大增強透明度與規(guī)范性,降低人為干預風險。
效率提升也是這一改革的一大亮點。全流程在線操作幫助招標單位擺脫重復遞交紙質材料、多次往返交易場所的困擾,推動項目早啟動、早落地、早見效,尤其適合工期緊、要求高的小額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部分企業(yè)數字化能力較弱的問題,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將開展精準幫扶,包括制定分層培訓計劃、安排專業(yè)人員實時答疑、提供系統操作指導等,助力企業(yè)快速熟悉智慧交易流程,保障不同規(guī)模市場主體公平競爭。
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是工程交易領域“放管服”改革的深入實踐,不僅提升了資源配置效率,也為小微企業(yè)參與工程建設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記者 羅煒)
編輯: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