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雙流一所小學的學生家長投訴稱,其孩子每天放學都拉著家長用手機拍攝作業,認為這是變相造成學生對手機的依賴,容易沉迷。這名自稱是二年級學生的家長表示,現在孩子回家的作業中,8個作業有7個是視頻。孩子每天放學時都要求家長幫忙拍攝作業視頻,家長擔心孩子對手機的迷戀程度過高,希望取消視頻錄制作業的要求。(9月24日 澎湃新聞)
近年來,學生近視率居高不下,很多孩子年紀輕輕就近視了。除了不恰當的用眼習慣造成孩子近視外,無處不在的電子產品也是造成孩子近視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學作業:將實驗結果做成PPT”,“英語作業:趣配音”,“語文作業:用Word做一張手報”……隨著信息化科技的廣泛應用,“無紙化”家庭作業也越來越普及。現在很多學校流行用APP給孩子布置作業,學生寫作業也大多“泡”在手機里。網絡作業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但也要注意它的時間與分寸。過多布置網絡作業,既增加了學生接觸手機、平板電腦的頻度,也會使孩子迷上網絡,分散注意力,影響視力。
2020年11月13日新京報報道:一個攤販老板喊話老師——作業寫黑板很難嗎?據了解,該攤販是兩個孩子的家長,他在視頻里表示,給孩子配手機,會導致孩子不寫作業只玩手機游戲;但不配手機,孩子又不知道作業是什么。面對這種矛盾,他希望老師能把作業抄在黑板上。這位家長的問題,也反映了很多家長的心聲。
2018年,教育部、國家衛健員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方案明確規定,學校的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家庭作業采用紙質為主。為了減少更多的“小眼鏡”產生,也為了減輕家長們的負擔,學校和教師務必嚴格執行,教育行政部門更要加強督導。
學生帶上小記事本,一筆一劃寫下一日注意事項;老師少留線上作業,減少微信布置作業;鼓勵學生讀一本紙質書、和家長聊天……2020年北京市中小學搬出“老規矩”,將居家學習期間習慣了手機、平板的學生拽回線下的舉措,值得各地學習借鑒。
(王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