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天,不少學校開展了以“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有的通過國旗下講話重溫抗戰歷史;有的以年級為單位舉行“講抗戰英雄故事”比賽;有的以班級為單位,用“唱抗戰歌曲”的形式召開主題班會……這些學校分別以上述形式開啟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以“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為主題,既貼合時勢,讓學生了解相關歷史與時代背景,又借助歷史素材對師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作用多元且深遠。
開學第一課至關重要,其作用是為學生的思想、目標、行動定調。而定調往往需要從思想教育、品質教育、行為習慣教育等方面入手。這些教育的內容雖豐富多樣,但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始終是核心,不可或缺。開學第一課的內容、目標與要求,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塑造及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引導和規范作用。我國教育方針明確要求,要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一個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當將“德”置于首位。何為“德”?首先是思想進步、品質優良。而思想進步、品質優良的核心,在筆者看來,便是具備愛國品質。一個不熱愛祖國的人,難以稱得上思想進步、品質優良。
愛國是國民最基本的素養,它意味著對生養自己的國家懷有感恩與回報之心,意味著對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道德價值高度認同。培養愛國情感需從娃娃抓起、從學校做起。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唯有讓他們從小熱愛國家與民族,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才會充滿希望、興旺發達。
愛國教育可滲透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而開學第一課的定調尤為關鍵。選擇以紀念抗戰和反法西斯勝利為內容,對師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能激發愛國情感與民族自強意識,還能強化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立志做合格的接班人。(黃東升)
編輯:陳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