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理應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讓游客為文化、為體驗、為情感共鳴自愿付費,而非為“免除痛苦”被迫付費。 僅僅試運行了33天,湖北恩施大峽谷景區就叫停了VIP“優速通”服務。 據界面新聞報道,9月3日晚,恩施大峽谷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稱:2025年8月1日開始,公司在恩施大峽谷景區推行了VIP“優速通”試運行服務。該服務試運行以來,受到廣大游客及網民高度關注,根據廣大游客和網友的意見建議,公司決定即日起暫停VIP“優速通”服務。 從該景區推出VIP“優速通”服務(成人票價680元,兒童票價580元)之時,就引發了付費“插隊”爭議,現在叫停也在情理之中。該“優速通”的核心賣點是“尊享快速通行”,包括地面纜車、客運索道、接駁車等在內的快速通行權益,讓游客告別排隊煩惱。 對于“優速通”,人們并不陌生,其廣泛存在于迪士尼等人造樂園中,但在自然景區中鮮有嘗試。恩施大峽谷推出的“優速通”服務雖在形式上有相似之處,但在景區性質、政策指向以及公眾接受度上仍有顯著差異。 迪士尼等景區,屬于人造主題樂園,核心吸引物來源于自我創造,付費買時間被視為服務選項,定價自主權較大,受公共政策約束相對較小,公眾接受度相對較高。與此相對地,恩施大峽谷的運營方為國有企業,且核心吸引物來自于自然公共資源,門票受到政策的嚴格約束,更容易引發關于公平性的詰問。 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18年明確指出,國有景區定價應堅持公益導向,規范定價程序;2019年進一步強調要推動景區門票更大范圍降價;2020年要求“從降低旅游者全程費用的角度,加強對景區內壟斷性較強的交通車、纜車、游船等服務價格監管?!?/p> 恩施大峽谷的“優速通”嘗試,與強調景區作為公共資源的普惠性和共享性的政策導向顯然存在著明顯偏差。景區通過打包交通等“剛需”服務,并附加“優先權”推出高價優速通,難免讓人懷疑“變相漲價”,且有規避“不得捆綁銷售,不得價外加價”這一政策要求的嫌疑。 而在體驗上,相關主題樂園因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游客愿意為“錦上添花”的體驗買單。恩施大峽谷則因為“排不完的隊”“排隊秩序混亂”“景區門口都能堵半小時”等現象廣受詬病,景區運力不足、管理粗放本是該解決的問題,卻成了收錢的緣由,被指“在痛點上賺錢”也不冤枉,屬實“抄錯了作業”。 從另一個角度看,恩施大峽谷高價“優速通”僅試運行了33天就叫停,也折射出了景區普遍存在的經營焦慮。 在收入結構上,多數景區面臨著現實經營壓力和解決方法有限的矛盾。其收入結構往往高度依賴“門票經濟”,以及索道、纜車等“不得不消費”的項目。這種模式雖能帶來可觀收益,但也容易導致嚴重的路徑依賴。如果收入增長乏力,在原有的“舒適區”里挖掘更多盈利點便成了最直接的選擇。 恩施大峽谷景區“優速通”或是在這種焦慮下,通過付費項目彌補收入或篩選客群。這不僅損害游客利益,從長遠看,也會削弱景區的核心吸引力和品牌價值。 景區要破解“商業化焦慮”,需先跳出“門票經濟”和“交通依賴”思維,以游客體驗為中心重構產品體系,加強新產品新服務的開發。 比如,以數字技術為支撐再造服務流程,以文旅融合為路徑深挖文化價值。在此基礎上開發深度主題體驗項目、高品質文創產品、特色演藝和主題住宿,讓游客為文化、為體驗、為情感共鳴自愿付費,而非為“免除痛苦”被迫付費。 同時,景區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游客畫像和行為,更精準地進行客流預測、分流引導和營銷推廣,精準地滿足游客需求。即便游客花錢,也應該是讓游客滿意地花錢。唯有真誠地解決痛點,努力優化基礎服務,才是景區樹立口碑的正確方式。